English | 蒙文版
首页伟德新闻 → 正文

第十四届中国高等院校美术史学年会议第三小组

2020-10-18

2020年10月17日,第十四届全国高等院校美术史学年会在我院开幕。本界年会以“从北方走向世界——开放视野的跨文化美术史”为主题,围绕外国美术史、中国美术史、跨文化美术、美术理论与批评、宗教美术史、少数民族美术史等六个方面展开交流与研讨。以下推出“外国美术史”“中国美术史”议题的其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小组专家发言。


二、中国美术史

(一)古代至汉代美术史

主持人 杨振国 南京艺术学院教授

评议人 李林 鲁迅伟德国际BETVlCTOR中国官方网站 教授


《中外无异,上下有别——也论汉代雕刻和图像中的狮子》

王煜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教授

该研究主要着眼于中国早期艺术形象中的狮子形象以及一系列猛兽形象。首先从波斯的狮子谈起,这里存在一种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汉代艺术中出现的猛兽是否是狮子?在研究中是有充分解读的。作者从东汉叙说,东汉墓葬是狮子雕刻开始的地方,发现于山东,当时还是较为具象写实的狮子,包括汉代的其他石兽形象,如天禄和辟邪都是写实风格强烈的。后期,开始出现走样化的风格,也就是抽象的狮子,例如描绘的猛兽对峙,用夸张的鬃毛形象,来表现狮子的绝对权力和其他猛兽的臣服。整个研究逻辑是很严密的。归结到底,这是一个文化影响问题,和外来文化本土化的问题。因此,文化交流除了源头,输出,路线等关注较多的角度之外,应该多注意本土化的理解与接受问题,在社会的上,中,下阶层,接受度如何,理解度如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维度。


《汉代壁画墓及画像石墓的关系初论》

刘婕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 副编审

 

 

该研究对汉代墓葬的两种形式之间的关系作出探究。首先谈到一个切入点的问题,即“画”与“人”视角,从而引出“汉代人眼中的画”和“汉代人眼中的人”究竟是什么样的。推及到制作壁画墓或者画像石墓的人是抱着怎样的观念看待这件事,也就是“视死如生”这个问题,从而去深入思考祭奠的本身,是一种超于物质最终归于物质的行为。第二个点是视角的转化,在研究汉代壁画墓以及画像石墓的关系时,如何从“我”的角度看待问题,也就是和墓主人视角相联系的角度,我们和墓主人的实现某种思维联系,去感同身受某种精神需要。作者还研究了用到该形制的墓葬,其墓主人的地位是什么样的。

第三个问题也就是汉代壁画墓和画像石墓的具体关系,前期二者总是相伴出现互相影响的状态,后来在交融中画像石墓逐渐变成平面化,与壁画墓的表现形式走向一致。该项研究扎实充分,为之后的研究提供了不一样的切入点。

 

 

《兕觥博物考》

张翀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副研究员

该研究使用和分析了大量的器型,探讨了两种常被误读的概念。第一种误读是“觥”的概念,它被认为成一种器类,但不能称为“觥”,这是一个默认的,将错就错的做法,也是器名和器型学的一种误读,由此举例解读王国维等人的批注。“兕觥”一词出自《诗经》,据考证也确有其物,最终认为它是一种酒器。第二种误读是“兕非犀牛”的概念,从《山海经》可以考证出这样的动物出处,兕与犀牛都为牛属,二者性情有别,将兕与犀牛混淆这也是一个普遍被误读的概念。研究者通篇引经据典,利用很多早期文献。以文字学家等跨学科的经典论著,用丰富的史料支撑其论点,试图明晰一种更可靠的更科学的解读。


《从汉画到视觉文化:费县刘家疃汉墓画像新议》

王磊 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讲师

该研究者从山东临沂费县刘家疃汉墓这一具体考古事件阐述汉墓的画像题材和墓室类型这一大问题。主要分为三个层面,其一,界定了刘家疃汉墓的建筑形式,以及其中的画像内容和绘画风格,同时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将该墓与北寨村一号墓作出对比,找出共通之处。在此发现了特定身份形象的人,初步断定为“大禹和四辅臣”。其二,认识到两个墓葬之间的规律性之后,在墓主人身上发现了新的含义,包括墓主人形象的分布位置和表现方式,以及对大禹形象的深度剖析,例如头冠的形制,权力的解读,神仙的意味等方面。其三,反思墓主人画像的综合思路,升华到一种理论高度,即“黄泉中的家宅”,这是一种逝者的世界观和空间观。作者意在强调构建墓室既是物质的体现也是生者社会关系的复原,也就是图像性和空间性的串联。